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塘下 > 正文

【塘下百家姓】塘下九成钱姓人都是钱镠后代

核心提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在宋代编撰的《百家姓》中,钱姓排在皇家赵姓之后位列第二,足见当时钱姓的影响力。而这始源于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在宋代编撰的《百家姓》中,钱姓排在皇家赵姓之后位列第二,足见当时钱姓的影响力。而这始源于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在当时,吴越钱氏有“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之称,子孙散落世界各地,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一带更多。

  在塘下,有5支钱氏支脉,大概有5000多人,其中4支均源自吴越钱氏,人口占塘下钱氏的90%以上。

  吴越钱氏为“两浙第一世家”

  据考证,钱氏家族的始祖可上推至轩辕黄帝,其姓氏的由来,则源于彭祖。彭祖的第28个儿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遂以官职为姓,成为最早姓钱的人。

  钱氏家族的首度兴旺,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归功于吴越王钱镠。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来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

  由于吴越国力弱小,又与邻近的吴、闽政权不和,只得依靠中原王朝,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在战乱频繁的时期,吴越国是唯一未受战乱影响的安乐之邦。

  钱镠死后,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先后嗣位。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矛头直逼江南。钱弘俶拒绝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求援建议,975年,出兵助宋灭南唐。南唐亡国后,吴越国唇亡齿寒。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弘俶(因避宋讳,此时改名钱俶)上版籍于宋,吴越亡。

  从公元893年钱镠为镇海节度使算起,至钱俶纳土归宋结束,钱氏三代五王,执掌吴越国政权长达86年之久。史料记载,钱镠有妻室6房,33个儿子。钱镠的这些儿子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钱氏家族于是很快在各地繁衍开来。

  塘下钱姓有5000人左右

  “在塘下,目前共有5支钱氏支脉,包括上叶、凰湾、陈岙、韩田和海安钱氏。除海安钱氏外,其余4支皆归宗于吴越钱氏。”上叶钱氏宗亲负责人钱培清说。

  据钱培清介绍,最早的一支支脉为上叶钱氏,其始祖为钱镠第五世孙钱暄。十一世纪初,钱暄“携子景徽、景孺、景勋、景谅并家徙瑞安崇泰乡上叶,观其裹地临山,爱其山川奇异而遂即定居繁衍”。

  钱暄在此定居后,除了勤劳垦地农桑外,为了交通、日常生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等需要,在村前疏浚了一条河流石大河,至今,这条河流还在上叶村中潺潺而过。另外,又在村东首约300米处,修建了一座石桥,名叫“钱宅桥”,据村民回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座桥才毁坏。

  一直到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年间,400多年来钱氏在上叶繁衍生息。而此时,瑞安一带盗贼增多,第12世睦斋公为了逃避骚乱,于是率钱氏一族迁徙到梅头(今海城)城内,将上叶的田园家舍托付同村的王姓掌管。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起,倭寇不断进犯沿海地带,梅头一带被大肆抢夺。迁往梅头的上叶钱氏只能被迫迁居异地,有一族重新迁回上叶,有的则迁往上韩池、韩田、鱼潭、陈岙等地,甚至有的迁往台州、嵊州、永康方岩等,不计其数。

  而另一支较大的钱氏,则在凰湾村,该支由乐清白石村迁入。据该族谱记载,大元至正年间(约公元1341年),钱镠第17世怀泉公偶然来到瑞邑六都凰湾,这里奇山秀水,环境优美,他深深地被吸引了,于是迁到此地定居,到现在凰湾村大部分人都姓钱。

  “怀泉公原居住在乐清白石,而白石的始祖为钱镠第五世孙钱车呈,为此我们凰湾钱氏也可溯本追源到吴越王钱镠。”凰湾钱氏宗亲负责人之一钱学昌说。

  在塘下五支钱氏支脉中,最为特别的要数海安钱氏。据了解,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海安所建立以后有多只军队在此驻守,这些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一支队伍,其长官姓钱,后来其部下为了表忠心,该部队所有人员都改为钱姓,并在海安定居。

  2008年组团寻根访祖

  随着年岁流逝,在很多姓氏家族中,常常会遇到源头对不上的难题。上叶钱氏就曾碰到过这个问题。

  “在原先的族谱上,我们也归为乐清白石一脉,直到2008年才改过来。”钱培清介绍,在上叶历届修谱的谱头上,始祖的位置不是睦斋公居中,就是车呈公端坐,而作为真正的肇基始祖暄公,只是长期以小字嵌入边角的位置“看热闹”。千余年来,因为受交通、财力等限制,历代修谱只能条条框框照搬翻印。

  据原上叶钱氏宗亲负责人钱永贤介绍,2008年,上叶钱氏重新修谱,为了解开其中的谜团,上叶钱氏在族长和宗祠大总理的率领下,组成寻根访祖代表团,于当年4月18日前往杭州、临安、临海、天台、嵊州、苍南等地,走访《钱镠研究》史料档案主管单位,以及各大钱氏世系宗族,查阅近百册宗谱和相关历史资料,最终解开了这个“千年谜团”。

  据《钱镠研究》第16辑的一篇文章《争议钱王墓址的几点意见》中记载:“忠懿王第七子,惟溍,溍生二子,长子为基(迁何处未查),次子钱为车呈,字循道,金紫光光禄大夫,生于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迁居乐清白石,因时任温州刺史钱惟演携侄车呈,游乐清爱白石山川之景秀,遂家居焉。”

  另外,在顺治四年(1647年)钱元腾所写一篇谱序中明确写道;“惟溍生二子次子曰车呈,字循道,因游乐清爱白石风土之嘉,遂徙居焉,俶(弘俶公)第八子惟演谥文僖,生十子,第六子曰暄,字载阳,以堂兄弟循道仕温,来此省视,因游瑞安崇泰乡上叶,里地有四灵山,爱山川奇异,遂徙居焉。”(注:百度百科认为惟演公只有3个儿子,暄公为最小,但这种说法历来存在异议,在钱氏宗亲的历代研究中,发现惟演公有11个儿子,暄公居第6。)

  “从这两段文字记载来看,上叶始祖是暄公,是车呈公的堂兄弟,绝不是从白石乐清分支过来的。” 钱培清说。

  至于为什么原先的谱头会出现差错,钱培清认为,一是年代久远,且经过多次的朝代更迭,兵荒马乱中原先的家谱早已经丢失;另外,上叶一脉出现的有名人物不多,而白石钱氏则多才俊,因此将谱头续到了白石钱氏上。

  韩田钱氏多迁往丽水、金华等地

  一个姓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人会迁出原居地,到别处生活,于是枝繁叶茂,同一姓氏的人散落各地。在塘下钱姓中,最近一次规模较大的迁徙要数韩田钱氏。

  “我们韩田钱氏本身就不多,但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大部分人迁到了丽水、金华等地,迁出的有300多人,而在韩田本地的钱氏仅100多人。”韩田钱氏宗亲负责人钱定华说。

  这一迁徙是怎么产生的呢?钱定华说,在韩田有“韩田扁担三百条”的说法。由于务农收入较少,从明代开始,韩田村民就有了在农闲时外出经商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上叶。

  他们从福建采购货物后,雇佣“蚱蜢舟”沿瓯江运至丽水,再用竹排运到宣平(今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遂昌、松阳等地。货物在当地会市出售后,又用收回的资金在当地采购桐油、棕丝等土特产,雇船运回温州销售,从中赚取差价。

  这种经商模式持续多年后,一些勤俭节约、经营有方的村民发了财,就在宣平等地或租赁或购买店面,开起了店铺,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渐成规模,当时仅宣平一地,韩田人开的商号就有8家之多。

  “我一位伯伯就是在那个时候去了宣平,听说在那边开了两三家店门,后来就定居在那里了,后代也只有祭祖的时候才回韩田来。”钱定华说。

资讯标签: 塘下 百家姓 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