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塘下 > 正文

塘下镇海北村党员充当“大家长”,为村民排忧解难

核心提示:   走进塘下镇海北村,护城河河水清澈,东段近200米的拱宸桥河坎上,一棵棵桂树排列整齐;西段振北大桥连接海安大街和场桥上灶村,整洁宽

  走进塘下镇海北村,护城河河水清澈,东段近200米的拱宸桥河坎上,一棵棵桂树排列整齐;西段振北大桥连接海安大街和场桥上灶村,整洁宽敞……殊不知,曾经的拱宸桥边垃圾堆放,臭气熏天;振北大桥桥板断裂,被列为危桥。

  “海北村并不富裕,建设发展凭的就是一股凝聚力!”这是记者与该村几位党员聊天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作为村建的“领头羊”,该村党支部凝聚村民力量,使海北村焕然一新,此外极力化解村内历史遗留纠纷,营造和谐村庄。

  一马当先,党员自掏腰包搞建设

  “海北村的集体收入并不多,村里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都是党员自掏腰包,带动村民一起完成的。”该村党支部书记竺朝林说。据了解,海北村目前有党员87人。

  上世纪90年代,振北大桥桥板断裂,被列为危桥,影响车辆通行。上一届党支部书记竺朝虎见状,决心重建大桥,而重建大桥需要130多万元,当时村里几乎没有集体资金。“竺朝虎二话不说,以个人名义带头捐资10万元。”该村老协会长项玉成说,在党员的带头下,村民们积极捐资,大桥在2011年6月正式动工。

  “施工期间,陆续有村民自掏腰包,边造边集资。”项玉成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骑三轮车的王姓村民,“他见大桥在施工,就来到村办公大楼,说了句‘算我一份’,留下500元就离开了。”三四个月后,振北大桥完工,宽度由原来的4米拓宽到9米。

  这种不分贫富和年龄的凝聚力,是每位海北村民都为之自豪的事,而这种凝聚力,与党员的带头作用密不可分。2002年,该村拱宸桥(又叫北门桥)桥板断裂。当时的村委会主任林爱国,顶着村集体负债累累的巨大压力,着手重建之事。两年半后,因某种原因停工。修建到一半的河坎旁,逐渐成为垃圾堆放点,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

  2013年,随着“五水共治”的打响,拱宸桥工程再次动工。“这次要将这里打造成海北村的风景线,河边的绿化我全包了!”竺朝林拍着胸脯说,接着又自费买了一艘小船。村里29位老协成员积极配合工作,早晚轮班,无偿打捞河里垃圾。

  2014年,拱宸桥周边一带由原来的“垃圾场”摇身变为该村的“风景线”:清澈的河水、崭新的水泥路和河坎,还有一株株排列整齐的桂树……“党员带头做实事,村民自然会给予信任。而信任与凝聚力就是全村最大的财富。”竺朝林说。

  重视“民声”,党员致力解决村内纠纷

  除了村容村貌的建设外,每年逢年过节,海北村的党员都不忘慰问老党员和困难户。此外,党员还以“大家长”身份,为村民排忧解难。近年来,200来位村民多次与海安中学发生土地纠纷事件,数次与学校商讨无果,便联合上访到温州市人民政府。据了解,这是该村的历史遗留问题,自2008年开始,双方就已产生矛盾。

  2013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竺朝林当选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奉命于危难之际”,一上任就不厌其烦地与多部门协商。2014年9月,市人民政府发文,平息了这场土地纠纷事件,竺朝林也顺利完成任务。“只要是村民的事,就不是小事。”竺朝林说,这不,夏天到了,村里又开始忙着烧伏茶的事了。


资讯标签: 塘下 北村 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