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塘下 > 正文

塘下镇西南村:鼓词名师管华山是咱村人

核心提示:   西南村全景(记者 陈立波)红河潭原财主墓地杨梅山管华山故居(从左往右第三第四间)  西南村是塘下大南山下9个村庄之一,位于南山

  

 西南村全景(记者 陈立波)

红河潭

原财主墓地

杨梅山

管华山故居(从左往右第三第四间)

  西南村是塘下大南山下9个村庄之一,位于南山河以西。在这里,村民们口口相传“红河潭”的传说,怀念着盛极一时的杨梅和白菜,自豪着走出了一位鼓词名师。让我们走近西南村,倾听它的故事。

  相传红河潭为龙脉所在地

  在西南村西南角,有一口潭,名叫红河潭。潭长约八九十米,宽约五六十米,潭水由大南山山间的多条小溪汇流而成。自该村祖先定居以来,村民们世代共饮红河潭水。红河潭因何得名?这中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该村村委会主任戴安国从小听父辈讲起,明清时期,有一个大财主要建墓穴,路过西堡村(西南村曾用名),随行的风水师见该村依山傍水,断言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财主择一黄道吉日,在一座山边起土挖墓穴。

  奇怪的是,第二天清晨,当财主再次来到该墓穴时,发现前日开挖部分已被淤泥填满。他以为谁在恶作剧,便又开挖,次日过去又被填满,如此循环往复7次。财主不解,风水师称,此处为龙脉所在地,要想“破咒”,必须脚踩铲子踏入墓穴内,斩断龙筋。财主依言。第二天,财主再去时,只见附近一口潭水一夜之间染成红色,当地村民纷纷猜测这是龙血染成。此后,再没出现淤泥满墓穴的现象,这口潭从此被称为红河潭。

  “红河潭滋养着西南村村民,是我们的‘母亲河’。”该村90岁的管荣生老人回忆,1967年夏,温州地区遭遇大旱,“塘河河床干到可以走路”,塘下人多去大罗山上打水喝,红河潭水位下降却未枯竭。“村民们无法直接用水桶打水,只好先用‘汤滚’(瑞安方言,舀水的器皿)将河水舀到‘鹅兜’(瑞安方言,生活用具,可盛水),再将‘鹅兜’里的水倒入水桶,虽然麻烦,却渡过了大旱。”

  除了红河潭的故事外,西南村还流传着“鼎出蛇现”、“灵蛙取义”、“双旗龙舟降山前”的传说,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增添了神秘色彩。

  杨梅和大白菜是几代人的回忆

  据村里老人们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村民挨家挨户在山上种起了杨梅,共有四五百亩。

  “最早种杨梅的是我的曾祖母!”管光汉老人自豪地说,大约110年前,他的曾祖母嫁给曾祖父管席儒时,从茶山娘家带来了丁岙杨梅的树笛。5月份,漫山遍野的杨梅让人垂涎三尺,当时从塘下片区通往瑞安城区需经过三都岭,热情的管席儒一家总会给过路的行人送上一些杨梅解渴。

  随着人民公社的兴起,管席儒家的“杨梅山”划归村集体所有,后来该村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杨梅。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管理未跟上,杨梅逐渐没了收成。

  说起吃,山东大白菜也给村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纪50年代,村民管仲远在日本留学研究农业,回国后从山东带来了大白菜的种子。上半年芥菜所剩不多,下半年雪里红还未成熟,10月份成熟的山东大白菜正赶上青黄不接的时期。

  “人们每次只刨几片叶子下饭,之后将菜心用报纸包起来,挂在楼板下,留到下次吃。”管光汉老人说,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能吃上山东大白菜的都是条件不错的人家,加上这种白菜易熟、口感醇,便成为待客送礼的好食物,当时有“嫁人就嫁山东白菜主”的说法。五六年后,随着种植经验普及,当地家家户户都种起了山东大白菜,人们挑着白菜到温州地区叫卖,总能一销而光。

  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纷纷办厂,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耕活儿逐渐无人问津,山东大白菜也没了当年的市场。然而杨梅和大白菜,都成为青黄不接时期,西南村村民最美好的记忆。

  走出个鼓词名师管华山

  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温州鼓词迎来了黄金时代,扁鼓牛筋琴响彻城乡,名师辈出,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谚式韵语,“赵岩儿的劲,叶岳生的文,郑声淦的琴,管华山的神,阮世池的音”,这句话里的管华山就是西南村人。

  据资料记载,管华山1916年出生于西南村,乳名南山兆,1951年迁居温州市区,13岁学艺,曾任浙江省第一届曲协副主席、温州市第一届曲协主席、瑞安县曲艺改进会主席,21岁时以一曲《貂蝉拜月》获得温州鼓词演唱比赛获第一名,从而声誉鹊起。

  村民蔡唐弟老人今年73岁,是管华山的表外甥。据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期,西南村管氏圆谱庆典,邀请管华山来演唱。“那次表舅在村里的庙宇唱鼓词,不少听众从塘下各片区、瑞安城区、平阳等地慕名而来,六七间的庙宇挤满了人。”蔡唐弟回忆道。

  “华山先生唱腔节奏多变,音色浑厚,塑造的人物神形兼备。”“华山先生常在永嘉、瑞安一带演唱,拥有不少忠实听众,唱时听者挤满庭院。”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村里走出位鼓词名师感到自豪。

资讯标签: 塘下 南村 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