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温州经济表现抢眼 联合杭宁扛起浙江经济转型大旗

核心提示: 日前,浙江省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全省GDP增速8 3%。其中,杭宁温表现抢眼,分别增长10 3%、8 5%、7 9%。温州绝大多数的经济增长指标更是

日前,浙江省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全省GDP增速8.3%。其中,杭宁温表现抢眼,分别增长10.3%、8.5%、7.9%。温州绝大多数的经济增长指标更是从从全省垫底实现了根本改变。那么,作为浙江三大中心城市,杭宁温经济实现强劲反弹的原因何在?又给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带来怎样的信号?

   杭宁温经济表现抢眼,扛起浙江经济转型大旗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浙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9年以来的6年间年均增长8.9%,其中,后3年年均增速降至7.9%。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增速重新站上“8”时代。

  浙江三大中心城市杭州、宁波、温州表现强劲。其中杭州GDP增长10.3%,暌违许久,重回双位数;宁波GDP同比增长8.5%,比全省高出0.2个百分点;温州GDP增长7.9%,28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中,有15项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据了解。2012年,2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温州有17项增长指标列全省末位、4项倒数第二。

  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下行背景之下,杭州经济在上半年实现了逆流而上,GDP增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重新站上两位数。在此过程中,服务业的“首位经济”效应继续放大。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龚正特别强调,杭州要以“一号工程”为龙头,带动信息经济以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创产业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齐头并进,同时坚决淘汰“五个过度依赖”产业和落后产能、过剩产能。

  宁波市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宁波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四新”来推动宁波经济在发展中求转型,在转型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跨越。

  近两年,温州市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截至目前,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占全省近1/3。网络经济成为了温州“一号新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去年全市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均居全省第三。

  同时,从近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数据来看,杭宁温包揽浙江企业数前三位,占全省企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区域分布集聚明显。

  这一系列现象证明,杭宁温经济逐步呈现出“筑底、企稳、向好”的态势,扛起浙江经济的转型大旗。

  早在1998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一直以来,杭宁温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服务业、新经济新业态正在成为新兴支撑力量

  从浙江经济上半年表现看,最抢眼的莫过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对GDP的增长贡献率高达64.9%,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潘毅刚认为,浙江经济的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这从上半年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总收入等指标的较快增长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认为,杭州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非常亮眼,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增长动力的切换。从传统产业、投资驱动转向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新经济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这为杭州向“万亿俱乐部”冲刺夯实了发展基础。

  宁波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许婷娅总结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弥补了宁波工业增速回落的影响。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增速比GDP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2%。成为稳增长的主导力量。

  温州市委原副秘书长,经济专家谢浩认为,温州此次经济回暖,其引擎包括振兴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和助推房地产市场,以及坚持发展“温州模式”。

  温州依依鸟鞋业、中国鞋都鞋革城、温州国际淘宝城三家企业的董事长毛青云对经济回暖有着切身的感受。就是在这两年,他掌舵的中国鞋都鞋革城正式开业,温州国际淘宝城即将开业。前者是老的温州鞋料市场的升级版,后者融入了“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两者都走了时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路线。

  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专家张一力表示,如果这样坚持不懈,温州经济恢复在全省领先的地位并不遥远。

  近日,浙江省经信委制定了《浙江省发展时尚产业2015年工作要点》,计划将杭州、宁波、温州3个城市打造成时尚名城,重点培养时尚产业发展。

 

  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两美”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

    城市经济代替县域经济将成浙江“新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造就了超常发达的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是当之无愧的“县域经济大省”和强县经济“模范生”,“百强县”数量连续多年冠居全国。但长此以往带来的结果是,浙江的中心城市普遍规模较小。

  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查志强认为,由于地理条件不占优势等原因,浙江中心城市先天发展不足,大城市不多,城镇化明显滞后工业化发展。浙江比较早地实施了“强县战略”——省管县,再加上浙江民营经济很发达,所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块状经济,在一定地域内有很多企业从事同类产品,产能大到在全球都占有一定比重;另一个就是专业市场,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拓展市场和销售渠道上的不足,像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绍兴轻纺城等。

  “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这是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查志强表示,对于县域经济的局限,浙江一直在反思,并且探索新的路途,即是发展城市经济。

  上世纪末,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培育杭州、宁波、温州3大中心城市。此后2001年浙江“十五”规划中,要求“始终把发展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作为推进城市化战略重点”。

  到了“十二五”规划期间,浙江进一步提出“做强省域中心城市”,把区域中心城市培育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大城市,并“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

  “无论是县域经济还是城市经济,都要强调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查志强认为,城市经济代替县域经济是一个趋势,而城市的发展是集群式的,浙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小的优势,着力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个都市圈,再加上浙中城市群(金华、义乌等),尽量做大城市,同时加大中心镇建设,从而融入到长三角城市群中。

 

  城市经济代替县域经济是一个趋势,浙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小的优势,着力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个都市圈。

资讯标签: 浙江经济 温州 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