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网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最难方言难倒“自己人” 温州娒该怎么学好温州话【图】

核心提示:   建设小学的孩子们在上温州话课。图片由建设小学提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早年外出闯荡江湖的温州人或许想不到,资拿果...


  建设小学的孩子们在上温州话课。图片由建设小学提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早年外出闯荡江湖的温州人或许想不到,“资拿果”、“阿尼”这些一开口就能被清晰辨识的温州腔,却在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温州娒身上消失了。

  朱柏林的担忧不无道理。温州娒为什么要学温州话?温州话到底应该怎么学?温州话的传承和发展,确实是值得讨论和深思的一个话题。

  温州话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在温州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的联络方式屡屡被敌方破译,因此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紧急之下,部队首长让部队里的温州兵充当报务员进行联络,来传达作战命令,结果由于温州话太难翻译而保全了军事机密。

  或许你觉得这个故事离你有点远,那么,温州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讲述前年发生在意大利的真实故事可能更有说服力。一对温州母子出国旅游,结果两人旅途中走散了,孩子边走边哭,嘴里还用温州话喊着“阿妈”。街头一个卖小吃的老板恰好是温州人,熟悉的乡音让他立马放下手头的活儿,两步并作一步跑去把孩子抱了回来,并通过当地民政部门找到了孩子的母亲。事后,这名老板说:“如果他不是温州人,我可能不会这么快跑出去。在国外听到家乡话,很亲切。”

  当我们去追寻这些故事的渊源时,很容易发现温州话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这与当时地域较为闭塞,与外界沟通不多很有关系。温州话是自然区域的一种语种,不仅保持古代汉语的声调和唐宋文化的内涵,还是温州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沈克成说:“但是,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是80后,他们在学生时代养成了讲普通话的习惯,在家里一般不用温州话和孩子交流,慢慢地,孩子与温州话接触少了,也就不会说了。”

  学校增设乡土课程受热捧

  有人在抱怨孩子遇到温州话就成“哑巴”的同时,有些学校和家长也在努力着。

  建设小学总校区德育处主任邵丽丹说,该校依托“话说温州”、“水韵课程”等平台,教学内容从简单的生活物品延伸到温州童谣、风俗俚语等本土教材,为孩子普及温州话作了很好的尝试。其中,“水韵课程”为走班课程,包括“方言秀”、“走进温州话”等特色科目。

  “根据前期情况,可以看出温州话很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每次选课几乎都是爆满,甚至有个别孩子特地跑去找老师问名额能不能增加一个。孩子觉得学温州话很好玩,有的班级还选择用温州话进行主题展示,比如之前三(4)班曾在母亲节主题晨会上用温州话进行诗朗诵。”邵丽丹介绍道。

  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映也表示,他们正在筹备开设瓯越文化系列课程,其中就包括学温州话这样的乡土课程。“我们的课程会在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面铺开,学温州话应该成为温州娒的一门德育必修课。”

  学温州话主要靠语言环境

  除了学校开设的乡土课程外,如今,我市部分语言培训机构也相继推出了温州话速成课程。对此,金文平显得有些担忧:“我听过几节课,发现绝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用发音相同的普通话去代替温州话,但是温州话是非常灵活的,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一些变音。以‘人’字为例,如果是单字就读‘囊’(音译),但是组成‘人民’这个词语后,‘人’就读‘嚷’(音译)。所以,仅仅靠上几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学习语言最需要的是语言环境。”

  “温州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分是不是温州人的一种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流通,一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可能会慢慢消失,如果连语言都完全统一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特色和个性也就被抹杀了。国语固然重要,但是必须把根留住。”金文平说,目前他在电视和电台里有两档节目,内容涉及温州地名来历、风俗俚语等乡土题材,虽然每期只有五六分钟,却浓缩了温州民俗的历史与精华,有兴趣的孩子和家长可以关注。

  沈克成也认为,温州话是温州人的母语,温州娒应该说好它。温州娒之所以说不好温州话,是因为他们用普通话的思维去说温州话,这样就显得不地道。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细胞,学好一门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家长在家里要多和孩子用温州话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温州话和普通话并不冲突,多学一门语言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

资讯标签: 温州 自己人 方言